自《中國制造2025》戰略提出以來,智能制造備受社會各界的關注。傳統的機械齒輪鍛件制造工藝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人工經驗和常規設備,制造精度、效率和質量穩定性等不高。智能制造技術融合了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一系列先進技術,能夠實現生產過程的智能化控制、精準監測和優化管理。將智能制造技術應用于機械齒輪鍛件制造,能夠彌補傳統工藝的短板,提高生產效率,保證生產質量的一致性。
1、傳統機械齒輪鍛件制造工藝的不足
傳統的機械齒輪鍛件制造工藝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已經形成一套比較成熟的流程,包括材料準備、鍛造、熱處理以及機械加工等關鍵環節。然而,隨著現代工業對產品精度、效率和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傳統工藝的不足之處越來越明顯。傳統工藝對操作人員的經驗依賴程度非常高。在鍛造時,工人只能憑借自己的經驗來判斷鍛造溫度、壓強和時間等關鍵參數是否合適。由于不同的工人經驗和能力水平不同,導致同一批齒輪的生產質量存在差異。在熱處理過程中,工人同樣憑借經驗控制加熱時間和冷卻速度,這種方式容易造成齒輪的硬度和韌性不達標。這種缺少智能化決策支持和科學的參數選擇方法的制造工藝,很難保證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從生產效率方面來看,傳統工藝的各工序間銜接比較松散,導致生產效率低下、資源浪費嚴重。例如,齒輪鍛坯常常因調度不合理而被放置在一旁,無法直接進行機械加工。這不僅降低了生產效率,而且占用了場地資源,增加了生產成本。
2、智能制造技術在機械齒輪鍛件制造中的應用
2.1數字化設計與仿真
在齒輪設計的起始階段,工程師們可以運用UG、CATIA等功能強大的軟件,把設計想法轉化成精確無誤的三維數字模型。以航空發動機中的高速重載齒輪的設計為例,工程師可以在UG軟件中設置齒形、齒向、模數、齒數等一系列關鍵設計參數,構建出精確的齒輪三維模型。
完成齒輪的三維建模后,進入有限元分析仿真環節。DEFORM、FORGE等專業的有限元分析軟件能夠逼真地模擬齒輪鍛造的整個過程。在開始模擬前,工程師需要仔細設定各種參數。在模擬過程中,工程師可以通過改變模具型腔的形狀,如調整型腔的圓角半徑、拔模角度等,觀察金屬在模具里的流動趨勢。工程師可以在模擬過程中優化預制坯料的尺寸和形狀,同時調整鍛造設備的壓強和速度參數,分析不同參數組合下鍛件的應力應變分布情況、溫度變化情況以及最終的成形效果。以某汽車差速器齒輪鍛造為例,工程師通過模擬發現,按照當前的模具設計,金屬在齒根處流動不暢,容易產生折疊缺陷。因此,調整模具型腔的過渡圓角,同時優化坯料尺寸。調整后再次進行模擬,發現金屬流動變得均勻,缺陷消除。由此可見,有限元分析為模具優化提供了方向,大大減少了試模次數,降低了生產成本。
2.2智能化工藝參數優化
遺傳算法是優化齒輪鍛造過程中壓強和速度參數的有力手段。在確保齒輪鍛坯尺寸精準度達標的基礎上,把目標設定為能耗最小,然后圍繞這一目標構建遺傳算法的適應度函數。遺傳算法會先隨機生成一組初始的鍛造壓強和速度參數,再評估每個參數組合,計算它們的適應度值。適應度值是根據參數組合鍛造時的能耗大小來計算的,能耗越小,適應度值越小,參數組合就越優秀。接下來,進入遺傳算法的核心環節,即選擇、交叉、變異。在此過程中,逐漸淘汰適應度值差的組合,經過一代又一代的迭代尋優,最終得到一組最優的鍛造壓強和速度參數。經過智能化工藝參數優化后,鍛造壓強能夠精準地控制在95~105MPa,鍛造速度控制在6~8mm.s?1,如下表所示。
制造工藝 | 鍛造溫度 /℃ | 鍛造壓強 / MPa | 鍛造速度 /(mm.s-1) |
傳統工藝 | 1100~1200 | 80~120 | 5~10 |
智能制造工藝 | 1150~1170 | 95~105 | 6~8 |
2.3自動化檢測與質量控制
為了更好地把控齒輪鍛件的生產質量,基于融合分析獲得的數據,搭建齒輪鍛件質量的數字孿生模型。在齒輪鍛造過程中,運用統計過程控制技術,繪制鍛造壓強控制圖。該控制圖時刻關注鍛造壓強的變化,一旦超出正常范圍,系統會立即發出預警。除了統計過程控制(StatisticalProcessControl,SPC)技術,利用多元統計分析方法可以從多種質量數據中深入挖掘潛在的質量問題。綜合分析大量質量數據,能夠提前發現質量異常的趨勢。
機器視覺技術在鍛件表面缺陷檢測方面有著顯著優勢。其通過高清相機采集鍛件表面的圖像,然后利用強大的圖像處理算法和先進的深度學習模型,對這些圖像進行快速而準確的分析,迅速識別出鍛件表面的裂紋、砂眼、氣孔等表面缺陷,同時對這些缺陷進行分類分級,注明缺陷的嚴重程度。
為了確保鍛件的尺寸和形位公差符合標準,可以利用激光跟蹤儀和三坐標測量儀等高精度測量設備進行鍛件測量。測量得到的數據會被及時反饋給控制系統,一旦控制系統發現測量數據出現偏差,就會自動調整鍛造工藝參數。這樣能夠保證鍛件質量始終符合標準,實現對質量問題的實時監控和對鍛造質量的精準控制,確保生產出來的齒輪鍛件質量更加可靠。
3、實驗驗證
3.1實驗設計
為探究智能制造技術在機械齒輪鍛件制造中的應用效果,構建嚴謹的實驗體系。選擇某款具有代表性的汽車變速箱齒輪作為實驗對象。設計對照實驗,對照組采用傳統制造工藝,按照既定的流程開展齒輪鍛件的生產,實驗組利用智能制造工藝生產齒輪鍛件。在實驗過程中記錄生產單件齒輪的時間和能耗,實驗結束后測量齒輪鍛件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Ra以及齒根彎曲疲勞強度,并計算成品率。這些指標能夠全方位、多角度地評估兩種工藝的優劣。
3.2實驗結果分析
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相較于傳統工藝,智能制造工藝在生產時間、生產能耗以及生產質量方面均有顯著改善。從生產維度來看,傳統工藝單件齒輪的生產耗時達50min,而智能制造工藝成功將這一時間縮短為35min,生產效率提升30%;智能制造工藝生產每件產品的能耗為6.5kW.h,相比傳統工藝降低了17.1%。從產品質量來看,智能制造工藝制造的齒輪,其表面粗糙度Ra僅為0.8μm,相比傳統工藝的1.5μm,改善效果明顯;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分別為0.071mm和0.040mm,相比傳統工藝分別降低了29.8%和5.4%;齒根彎曲疲勞強度達到950MPa,相比傳統工藝提高了11.8%。在成品率方面,智能制造工藝達到97%,相較于傳統工藝的92%有明顯提升。
制造工藝 | 每件齒輪生產耗時 /min | 每件齒輪生產能耗 /(kW.h) | 表面粗糙度 Ra/μm | 尺寸公差 /mm | 形位公差 /mm | 齒根彎曲疲勞強度 / MPa | 成品率 /% |
傳統工藝 | 50 | 8.5 | 1.5 | 0.098 | 0.057 | 850 | 92 |
智能制造工藝 | 35 | 6.5 | 0.8 | 0.071 | 0.040 | 950 | 97 |
4、案例分析
某大型齒輪制造企業通過引入智能制造技術,實現了機械齒輪鍛件制造工藝的全面升級。該企業在生產線上部署了各類傳感器和數據采集系統,以實時采集生產過程中的參數。在智能化改造方面,引入了伺服液壓機和機器人上下料系統,實現了智能制造。在質量控制方面,利用機器視覺技術和高精度測量設備,實現了對鍛件表面缺陷和尺寸精度的實時檢測與控制。通過這些技術的應用,該企業的生產效率提高了30%,能耗降低了20%,并將質量合格率由原來的85%左右提高到90%。
5、結語
文章深入探討了智能制造技術在機械齒輪鍛件制造中的應用。從傳統工藝面臨的困境出發,詳細闡述智能制造技術在設計仿真、生產參數優化以及質量控制等環節的具體應用。由對比實驗和實踐案例可知,智能制造技術能夠大幅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降低能耗,為機械齒輪鍛件制造帶來了質的飛躍。該技術的應用不僅提升了企業的生產效益,而且推動了整個機械制造行業的轉型升級。
參考文獻
[1]宋玲。智能制造背景下機械制造焊接運維集成輔助系統設計及創新應用[J].造紙裝備及材料,2025(1):69-71.
[2]程永康,趙晨悅,胡小波。智能制造技術在機械設計制造領域中的應用[J].內燃機與配件,2025(1):106-108.
[3]袁學衛。融合機器視覺與粒子群優化算法的智能制造生產線機械臂抓取定位[J].高科技與產業化,2024(12):67-69.
[4]李麗,房啟成,李濤,等。縫制機械設備制造領域智能化關鍵技術分析和展望[J].智能制造,2024(6):27-32.
[5]任煥梅。機械工業智能化背景下的智能制造系統開發與優化[EB/OL].(2024-12-03)[2025-02-25].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3.1474.TP.20241203.1355.002.html.
[6]李曉科,陳鵬,馬軍,等。基于改進模擬退火算法的齒輪熱鍛參數優化[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4(5):12-22.
[7]湯敏僧,沈傢豪,劉妙玲,等。風電齒輪箱用行星輪鍛件鍛造折疊缺陷分析[J].鍛造與沖壓,2024(19):75-78.
[8]王龍榜,張翠麗.20CrMoH鋼齒輪滲碳淬火組織粗大的原因分析及預防措施[J].金屬加工(熱加工),2024(9):74-77.
[9]張濤,于文德,張素梅,等。鍛造齒輪用鋼20MnCrS5HH開發生產實踐[J].山東冶金,2024(4):8-9.
[10]邵長偉,陳林峰,裴啟豪,等。汽車差速齒輪鍛造成形與模具磨損有限元分析[J].鍛造與沖壓,2024(13):38.
[11]張向卓。一種行星齒輪架鍛造工藝的設計與優化[J].鍛造與沖壓,2024(7):65-67.
[12]李林鑫,陳顯均,崔志亮,等。半軸齒輪的熱—冷復合鍛造中冷鍛充不滿缺陷的成形數字仿真及工藝研究[J].山西冶金,2024(1):1-3.
[13]孟江濤,孟怡辰。齒輪類零件(近)凈成形鍛造技術(下)[J].鍛造與沖壓,2023(15):43-46.
[14]高亞男,鄭鐳,閆欣。汽車用齒輪盤閉式鍛造有限元分析與模具設計[J].鍛壓技術,2023(7):22-28.
[15]吳玉慶。汽車零件鍛造企業精密鍛造發展探析[J].專用汽車,2023(4):54-56.
相關鏈接
- 2025-07-01 航空發動機鈦合金鍛件技術白皮書:從TC11純凈熔煉到激光強化的性能三級躍升
- 2025-06-17 GJB 943A-2018硬核解析:艦船鈦合金鍛件TA5/TA31等材料設計與應用
- 2024-12-08 TB6鈦合金棒鍛件兩相區變形行為及組織演變規律
- 2024-04-29 TA15鈦合金大鍛件兩種模鍛工藝的組織性能對比研究
- 2024-03-30 熱處理對Ti31鈦合金鍛件顯微組織與力學性能的影響
- 2024-03-23 固溶溫度和二次固溶對航空核電船舶用TA19鈦合金鍛件顯微組織的影響
- 2024-02-21 固溶溫度對Ti55531鈦合金鍛件的組織與性能的影響
- 2024-01-25 TA19鈦合金鍛件慣性摩擦焊接工藝
- 2024-01-19 TA15鈦合金大鍛件熱處理強化及機制
- 2023-12-05 激光沉積及熱處理工藝對航空用TC11鈦合金鍛件鈦結構件組織和性能的影響